新年伊始,《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建议》正式发布,要达成“十四五”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,《建议》共提出15条举措,从整体性转变、全面赋能、革命性重塑3个方面入手,推进数字化转型【xíng】是上海【hǎi】面【miàn】向未来,打造国际大都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。
7-06上午,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,润欣科技总经理、副董事长葛琼女【nǚ】士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,就“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,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”专题【tí】进行了发言【yán】。
城市数字化转型,除了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,更需要提【tí】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能力,切实做到惠民便民。
上海这【zhè】样一座承载24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【dà】都市,是一个包含政务、人文(商业)组织、交通、通讯、水资源和能源等等错综复杂网络【luò】的宏大系统。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做数字化转型,一方面需要用智能物联网、5G、AI及大数据平台、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,科技赋能,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,另一【yī】方面需要【yào】通过社会化生态和场景服务项目驱动,切实为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服务便利,打造智慧城市、宜居城市。
举几个场景服务项目的例子:
政务场景的高效,上海对疫情防控采用“一网统管”,”一码通城“共享疫情的数据信息,快速准确将【jiāng】信息通知到各【gè】个社区,通过大数据排查重点防疫人群,形成了疫情防治最小单元格和社区体系,有效遏制【zhì】了新冠疫情的蔓延。
高德导航和滴滴出行就是根据交通数据、地图数据、司机、乘客等的用车需求数据形成的大型交通服务场景,通过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能够有效调配道路运力,缓解交通拥塞,为居民【mín】的出行【háng】提供服务便利。此外,电子政务、在线支付、生鲜零售等在线新经济的高速发展,也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和宜居。
一个需要改善的场景:普通居民对于看病的抱怨“排队2小时就诊5分钟,专家门诊挂号永远是预约额满,跑一趟医院只为配药,大小疾病的误诊,术后恢复没有病【bìng】床资源“。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医疗行业【yè】如何【hé】打造5G+AI智慧医疗新场景,如何建立公共诊疗的大数据平台,用【yòng】身份证替代医保卡、病历、电子影像、健康档案,缩短挂号等症和配药时间段,如何实现轻症、老年病的远程监护和健【jiàn】康管理,为病患提供【gòng】服务便利。
另一个不足的场景: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,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45立方米,严重的水质型缺水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咸潮入侵,经【jīng】济发达、人口稠密引起的水质污染,严重作用到长江口取水资源和地供水源【yuán】的安全性,这是一个老疑问了。看看周边同是长三角城市的杭州嘉兴,人均水【shuǐ】资源【yuán】1800立方,正在大力兴建总长度200公里的输水隧洞、管道和泵站【zhàn】,计划从新安江水库每年引水20亿立方,给城市居民入户直饮。上海苏州河、黄浦江水源地的水质如何才能通过城市数字化水务管理,通过【guò】环境保护、水源净化、工业节水改造,让城市【shì】居【jū】民的供排水服务项目场景得到改善?
城市数字化转型,我们民营企业能做些什么?
润欣从2014年开始推出物联网业务,实施【shī】公司供应链ERP、CRM等数【shù】字化工具改造,6年时间段有两点体会,一是“企业的数字化赋能”,首先需要让企业成为一个智慧体,形成新的上下游产业协作、重新配置资源、重新构建企业商业模式。只有企业智慧化,才能借助公共数据和信息技术,融【róng】入研发项目和原有的业务流程【chéng】,为企业员【yuán】工和客户提供服务智慧化的服务项目。
其次,智慧城市离【lí】不开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,需要采用海量的智能处理方式终端、无线传输、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,还需【xū】要考虑绿色【sè】能源、低碳环保。
低功耗芯片、物联网通讯和传感技术是润欣科技的优势领【lǐng】域,相关软硬件技术很多在民间。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的产业扶持政策将会拉动半导体、新基建、新能源、智慧城市等【děng】朝阳产业的发展。企业的数字【zì】化转型需要持续增加研发投入,把创新技术、研发资源的投入看作是【shì】投资,将其转化成企业未来所需要的能力。
以智慧场景【jǐng】应用为切入点、充分利用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,在市场寻找和连接更多【duō】的数字【zì】化企业形成生态,进一步【bù】深化在智慧家居、智【zhì】慧医疗、未来教育等应用领域的产业推广,与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远景相融合,用5~8年的时间段实现智【zhì】慧城市物联网芯片的国产化,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。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强化高端产业聚集,打响上海品牌,助推更多民企做大做强成为隐形冠军;营造多赢的局面,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返回列表